7 月 23 日,奥运冠军杨威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条看似普通的家庭日常视频—— 15 岁的儿子杨阳洋带着双胞胎妹妹在科技馆玩耍,兄妹互动温馨有爱。
然而,真正引爆网络的不是画面内容,而是杨威的配文:" 我儿子要才华有菜花,要长相有洋相,要学历有病历,要惊喜更是有惊吓,你凭什么看不上我儿子?"
问题就出在 " 菜花 " 这个词上。在网络语境中," 菜花 " 早已不只是超市货架上的蔬菜,而是一种传播疾病。用这个词形容自己 15 岁的儿子,立刻让网友炸开了锅:" 这是亲爹该说的话?"" 没文化就少说话,别拿儿子博眼球 "" 公众人物说话能不能过过脑子 "。
更尴尬的是,视频中的杨阳洋明明是个阳光健康的少年:他认真给妹妹讲解科学知识,偶尔做些搞怪动作逗乐家人,完全看不出任何疾病迹象。网友纷纷质疑:杨威到底是真不懂这个词的隐含意义,还是故意用低俗梗博流量?
从体操王子到 " 翻车达人 ":杨威的网红之路
这不是杨威第一次因言论引发争议。退役后,他和妻子杨云转型做自媒体,凭借奥运冠军的光环和《爸爸去哪儿》积累的人气,很快成为 " 育儿专家 " 人设的网红。但这位体操健将似乎总在语言艺术上 " 掉杠 ":
1 曾公开抱怨家里财政大权归妻子管,自己 " 买双运动鞋都要申请 " .
2 多次在视频中展示对儿子杨阳洋的 " 穷养 " 教育,每月只给 3500 元香港生活费引发 " 是否过于苛刻 " 的争论 .
如今又因不当玩梗被批 " 为流量无底线 "
对比当年赛场上那个沉稳自信的 " 吊环王 ",现在的杨威更像是个把握不住网络分寸感的 " 嘴瓢选手 "。有网友犀利评论:" 拿过世界冠军不意味着什么都懂,特别是网络流行语这种随时可能踩雷的领域 "。
香港求学的 " 星二代 ":杨阳洋的真实生活
抛开父亲的争议言论,视频主角杨阳洋本身是个值得关注的 " 非典型星二代 "。自从转到香港读中学后,这个曾经在《爸爸去哪儿》里软萌的小男孩,已经成长为精打细算的 " 港漂少年 "。
1. 月薪 3500 的 " 极限生存 "
杨威给儿子制定的生活费标准是每月 3500 元人民币(约 3800 港币),分为:
500 元 " 自由基金 ":买饮料、小零食等非必需品,不用报账
3000 元 " 生存挑战金 ":涵盖吃饭、交通、日用品等必要开支
在香港这个 " 吃碗粉都要 50 港币 " 的高消费城市,这笔钱堪称 " 荒野求生模式 "。杨阳洋却规划得明明白白——月底基本花光,想存钱?不存在的!
2. " 家教 " 创业记
钱不够怎么办?这位 " 港岛归来的高材生 "(自称)开发了创收项目:给双胞胎妹妹当英语家教,按次收费 100-250 元。杨威对此颇为得意:" 既锻炼能力又增进兄妹感情,这钱赚得值!"
不过网友算了一笔账:如果按最高标准每周补两次课,月收入约 2000 元——所以杨阳洋实际可支配资金接近 5500 元?这 " 穷养 " 似乎有点水分啊。
3. 星二代中的 " 清流 "
当同学们攀比几万块的球鞋时,杨阳洋最贵的一双是 " 为打篮球才买 " 的千元鞋;日常穿校服,不追求名牌;压岁钱全部存入 " 小金库 " 绝不透支 ... 这些习惯让他在浮华的星二代圈子里显得格格不入。
杨云曾透露,送儿子去香港读书的年支出(学费 + 房租 + 生活费)是笔巨款。但夫妇俩坚持 " 再富不能富孩子 " 的理念,希望培养儿子的财商和独立性。只是不知道,当父亲把自己的 " 病历 "" 菜花 " 挂在网上时,这种教育是否也算一种 " 独立性测试 "?
公众人物的 " 失言经济学 "
杨威的案例揭示了一个网络时代的残酷法则: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人,也可以毁掉一个人。类似翻车事件并不鲜见:
2009 年,韩国艺人张娜拉因一句 " 没钱就去中国演出 " 被解读为 " 来华圈钱 ",直接断送中国市场;
某知名主持人在直播中误用敏感词汇,遭平台封禁三个月;
就连以高情商著称的何炅,也曾因节目中的措辞不当登上热搜 。
对公众人物而言,玩梗就像走钢丝——需要精准把握尺度、语境和受众接受度。特别是涉及未成年人时,任何可能引发不良联想的词汇都应避免。正如网友给杨威的忠告:" 想当网红可以,但请守住底线 "。
目前杨威尚未删除争议视频,也未就 " 菜花 " 风波作出解释。这场闹剧最终会以道歉收场,还是被互联网的记忆快速遗忘?我们拭目以待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," 谨言慎行 " 四个字的价值,远比流量重要得多。
万宝配资-股票金融配资-投资股票配资-配资行业四大巨头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