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明: 本文根据真实社会事件改编,为保护当事人隐私,部分人名、地名已做化名处理。
"不可能!绝对不可能!"
李明猛地停下脚步,手中的咖啡杯瞬间脱手而出,滚烫的液体溅了一地。
他的眼睛瞪得滚圆,死死盯着公园深处传来歌声的方向。
那首《父亲》的旋律,那个略带磁性却温暖的嗓音,和他记忆深处珍藏了15年的声音一模一样。
"这...这是我爸的声音!"
李明的声音颤抖得厉害,路过的行人纷纷侧目。
他顾不上别人的目光,整个人像被雷击中一样僵在原地,连呼吸都快要停止了。
01
2008年6月15日,阳光明媚。
5岁的李明穿着一件蓝色的小恐龙T恤,在小区门口的花坛边玩耍。
他正专心致志地用小木棍挖土,想要种下手里的向日葵种子。
"种子种下去,就能长出向日葵了吗?"李明自言自语,小脸上写满了期待。
昨天晚上,爸爸李建国刚给他讲过向日葵的故事。说向日葵总是面向太阳,就像孩子总是跟着爸爸一样。
"明明,你要永远跟着爸爸,知道吗?"爸爸的话还在耳边回响。
"知道!"当时的李明奶声奶气地回答,小手紧紧抓着爸爸的大手。
那时候的他,怎么会想到,这竟然是他们父子最后一次正常的对话。
"小朋友,你在干什么呀?"
一个陌生女人走了过来,手里拿着一根彩色的棒棒糖。
她蹲下身子,笑眯眯地看着李明。女人长得挺漂亮,穿着一件粉色的连衣裙,看起来很和善。
"我在种花!"李明抬起头,天真地回答。他的右眼角有一颗小痣,笑起来特别可爱。
"真厉害!阿姨这里有好多好玩的玩具,你想不想去看看?"
女人的笑容很甜,声音很温柔,手里的棒棒糖在阳光下闪闪发光。
李明犹豫了一下。妈妈张丽华说过不能跟陌生人走,但是这个阿姨看起来很好,而且还有好吃的糖果和好玩的玩具...
"就在前面的车上,很近的,看一眼就回来,阿姨还有巧克力哦。"
女人继续诱导着,从包里又拿出一块包装精美的巧克力。
5岁的李明哪里见过这样的诱惑,他最喜欢吃巧克力了,但是家里条件一般,爸爸妈妈很少买给他。
就在李明准备点头同意的时候,一个男人突然从身后冲了过来,用一块湿毛巾捂住了他的口鼻。
毛巾上有一股刺鼻的药味,李明只来得及发出一声闷哼,就失去了知觉。
小区监控显示,从李明被带走到父母发现,只用了不到十分钟。
"明明!明明!"
李建国的声音响彻整个小区。
他刚下班回家,发现儿子不在家里,妻子张丽华说孩子在楼下玩。可是他找遍了整个小区,都没有看到儿子的身影。
"明明在哪里?他刚才还在这里玩的!"一个经常和李明一起玩的小朋友指着花坛说道。
"明明!爸爸回来了!快出来!"李建国的声音开始发颤,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。
妻子张丽华也跑了下来,看到李建国焦急的样子,瞬间明白了什么:"孩子...孩子不见了?"
"你刚才没有看着他吗?"李建国急得眼睛都红了。
"我...我在楼上做饭,以为他就在楼下玩..."张丽华瘫坐在地上,眼泪如雨下:"我的孩子...我的明明..."
李建国疯了一样地寻找,从一楼找到顶楼,从小区找到街道,嗓子都喊哑了。
邻居们也都出来帮忙,整个小区都乱成了一锅粥。
"有没有人看到我家明明?5岁,穿蓝色衣服..."李建国挨家挨户地敲门询问。
"李师傅,我刚才好像看到有个陌生女人在和小明说话。"住在一楼的王大妈突然想起来。
"什么女人?长什么样?"李建国立刻抓住了这个线索。
"穿粉色裙子,挺年轻的,我当时还在想怎么没见过这个人。"王大妈努力回忆着。
当天晚上,李建国报了警。整个派出所都动员起来,连夜调取监控,走访目击者。
监控显示,下午3点47分,一个穿粉色裙子的女人出现在小区门口,和李明说了几句话。
3点52分,一辆蓝色面包车停在路边,李明被强行带上车。
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。
但是面包车的车牌被故意遮挡,根本看不清号码。而且车子开得很快,出了小区就消失在茫茫车流中。
"一定要找到我的孩子!求求你们了!"李建国跪在派出所里,向所有的警察求助。
"李师傅,你先冷静一下,我们一定会全力寻找的。"办案警察安慰道。
接下来的日子里,李建国像发疯了一样。他辞掉了在工厂的工作,变卖家产,印制了数万张寻人启事。
启事上印着李明的照片,那个笑容灿烂的小男孩,右眼角的小痣清晰可见。下面写着:
"李明,男,5岁,身高110厘米,2008年6月15日在某市某小区失踪。有线索者请联系...重谢!"
他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大城市,每一个有孩子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他的身影。
学校门口、公园里、商场中、火车站、汽车站,到处都贴着李明的照片。
"各位好心人,这是我的儿子李明,5岁,身高110厘米,右眼角有一颗小痣..."
李建国拿着喇叭,一遍遍地重复着同样的话。他的声音从开始的急切,慢慢变得沙哑,再到后来的绝望。
有时候遇到热心人,会有人告诉他:"我好像在某某地方见过这个孩子。"
李建国就会立刻买票赶去,哪怕是千里之外,哪怕身上只剩下几十块钱。
从北京到广州,从上海到成都,从西安到昆明...李建国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。
但每一次都是失望而归。
"对不起,不是您的孩子。"
"这个孩子确实很像,但仔细看不是。"
"线索断了,没法再找下去了。"
每一次的失望,都像一把刀子扎在李建国的心上。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。
"就算找遍全国,我也要把明明找回来!"这是他经常说的话。
家里的情况越来越糟糕。张丽华承受不了失去儿子的打击,精神状态越来越差。
她天天坐在李明的床边,抱着他的小衣服哭泣,嘴里不停地念叨:
"明明,妈妈在等你回家,你在哪里呀..."
她不吃不喝,不梳洗打扮,整个人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。
"丽华,你要振作起来,明明还等着我们去找他呢。"李建国心疼地抱着妻子。
"我的孩子...我的明明...都是我不好,我没有看好他..."张丽华抱着李明的照片痛哭。
一年后,张丽华的精神彻底崩溃了。
她开始出现幻觉,经常说看到李明回家了,还会对着空气说话,给不存在的李明喂饭。
医生诊断为严重的抑郁症合并精神分裂症,需要住院治疗。
"李师傅,你妻子的情况很严重,需要长期治疗,而且...可能很难完全康复。"医生的话让李建国如遭雷击。
张丽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。李建国每天往返于医院和寻找儿子的路上,身心俱疲。
两年后,张丽华提出了离婚。
"我等不下去了,我真的等不下去了..."
张丽华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的时候,手抖得连笔都握不稳。
"你一心找孩子,可是我们的孩子真的还活着吗?"
"他一定还活着!我相信他还活着!"李建国坚定地说道。
"可是我撑不下去了...我每天都在想,如果当时我不做饭,如果当时我陪着他,如果..."张丽华崩溃大哭。
李建国没有阻止妻子离婚,他理解她的痛苦。只是默默地收起了那些寻人启事,一个人继续着漫无边际的寻找。
从那以后,李建国真正成了一个人。白天四处寻找,晚上住在最便宜的旅馆,有时候甚至睡在火车站。
他的钱越来越少,人越来越憔悴,但是寻找的脚步从未停止。
02
李明醒来的时候,发现自己躺在一张陌生的硬板床上。
房间很小,很破旧,墙壁上的石灰已经脱落了大半,露出里面发黑的砖块。
一股霉味混合着猪粪的臭味扑面而来,让他忍不住想要呕吐。
"醒了?"
一个中年男人坐在床边,正用粗糙的大手摸着他的头。男人皮肤黝黑,满脸胡茬,一身脏兮兮的工作服,看起来很凶。
李明害怕地往后缩:"你...你是谁?我要回家!我要找我爸爸妈妈!"
"我就是你爸爸。"男人指了指门口,"她是你妈妈。"
李明看向门口,一个面黄肌瘦的女人探头探脑地看着他,眼神中带着复杂的情绪,有同情,有无奈,也有一丝恐惧。
"你们不是我爸爸妈妈!我的爸爸会唱歌,我的妈妈很漂亮!"李明大哭起来,想要从床上爬起来跑出去。
"啪!"男人一巴掌打在他的脸上,力道很重,李明的脸颊瞬间肿了起来。"这里就是你的家!忘掉以前的事情,乖乖听话!"
李明被打懵了,捂着脸颊,眼泪更加汹涌。这是他5年来第一次被人打,疼痛和委屈让他哭得更加厉害。
"你要是再哭,再想以前的事,我就把你卖给要饭的!"男人威胁道,"到时候你连饭都吃不上!"
李明不敢再哭出声,只能小声地抽泣着。
从那一天开始,李明就生活在这个偏僻的山村里。
这里叫石头村,位于大山深处,距离最近的县城有三个小时的山路。
村里只有三十几户人家,大部分都是老人和留守儿童。
养父叫王大山,养母叫刘小花。
他们告诉村里人,李明是他们的远房亲戚家的孩子,父母都死了,所以送到这里来养。
"这孩子长得真俊,比城里孩子还好看。"村里的老人们都这样夸奖李明。
"是啊,可惜了,这么小就没了爹娘。"也有人同情地说道。
李明想要告诉他们真相,但是王大山早就警告过他:"你要是敢乱说话,我就把你的舌头割掉!"
村里人倒也没有多疑,毕竟这样的事情在农村并不少见。
而且王大山夫妻结婚十多年一直没有孩子,有个孩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。
李明每天的生活就是干活。
天刚亮,他就要起床喂鸡、喂猪、扫院子。
然后跟着王大山上山砍柴,下地干农活。小小年纪的他,要承担超出年龄的劳动强度。
"快点!动作这么慢,晚上不许吃饭!"王大山经常这样呵斥他。
稍有不顺心,王大山就会拳脚相加。
有时候是因为李明干活慢了,有时候是因为他不小心打碎了碗,有时候甚至没有任何原因,就是王大山心情不好。
"记住了,你叫王小明,是我王大山的儿子!"王大山一边打一边吼,"忘掉以前的名字!忘掉以前的一切!"
但是李明怎么可能忘记?
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,他都会偷偷地哭泣。
他记得自己原来的家,记得那个温暖的怀抱,记得那个总是给他唱歌的爸爸,记得那个会给他做好吃的妈妈。
"爸爸在哪里呀,我好想你..."李明把脸埋在破旧的被子里,小声地抽泣着。
最让他难忘的是那首《父亲》。
每当他生病的时候,爸爸总是会抱着他,轻轻地唱着这首歌。
那温暖的声音,就像最好的药一样,能让他很快就好起来。
"时光时光慢些吧,不要再让你变老了..."
这句歌词,李明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不曾忘记。
有时候他会小声地哼唱,但是一定要确保王大山听不到,否则又是一顿毒打。
刘小花对他倒还算好,有时候王大山不在家的时候,她会偷偷地给李明留一点好吃的,或者帮他处理身上的伤口。
"孩子,你就认命吧。"有一次,刘小花一边给李明上药一边说道,"你爸妈肯定找不到这里来的。这里这么偏僻,外人根本进不来。"
"他们会找到我的!我爸爸说过,无论我在哪里,他都能找到我!"李明固执地说道。
刘小花叹了口气,不再说话。她其实也很同情这个孩子,但是她不敢违背王大山的意思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李明在这个山村里慢慢长大。
他学会了干各种农活,学会了在王大山的拳头下保护自己,也学会了隐藏自己内心的想法。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回家的念头。
7岁的时候,李明开始上学。
村里只有一所小学,一个老师教所有年级的学生。教室就是一间破旧的土坯房,桌椅都是用木板简单拼凑的。
但是李明非常珍惜上学的机会,因为这是他唯一能够暂时逃离王大山控制的时间。
"这孩子很聪明,学东西特别快。"老师经常这样夸奖李明。
李明的成绩在班里永远是第一名,不管是语文、数学还是其他科目,他都学得很好。
"王小明,你真厉害!"同学们都很羡慕他。
但是李明从来不觉得快乐,因为他知道,这不是他真正的名字,这也不是他真正的家。
放学后,其他孩子都会开心地跑回家,而李明却要面对无尽的劳动和王大山的拳头。
有一次,老师家访,问王大山:"小明这么聪明,将来可以考虑让他上初中、高中,说不定能考上大学呢。"
"上学?做梦去吧!"王大山冷笑道,"他就老老实实在家种地,其他的别想!读书有什么用?还不如早点干活挣钱!"
李明听到这话,心都凉了。
但是他没有放弃,他知道只有读书,只有考上大学,才能离开这个地方,才能有机会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。
初中的时候,李明更加努力学习。虽然王大山不支持,但是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。
"小明,你一定要好好读书,将来考个好大学。"班主任经常这样鼓励他。
"老师,我一定会努力的。"李明认真地点头。
但是在家里,他的日子越来越难过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王大山对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
不仅要干更多的农活,还要承担家里的各种杂务。
有时候李明做作业到很晚,王大山就会把他的书本撕掉:"读什么书!有这时间不如多干点活!"
李明只能偷偷地向同学借书,或者去学校里补作业。
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他14岁。
03
初中毕业后,李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。
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个重大胜利。虽然王大山强烈反对,但是学校的老师和村长都劝说他让李明继续读书。
"这孩子是我们村里几十年来第一个考上重点高中的,不能耽误了。"村长苦口婆心地劝道。
"读书要花钱,我们家没钱!"王大山找借口。
"学费可以申请减免,国家有政策扶持贫困学生。"老师们都在帮李明争取。
最终,王大山勉强同意了,但是条件是李明必须每个周末回家干活。
高中生活对李明来说,是一段相对快乐的时光。
离开了王大山的直接控制,他可以专心学习,也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。
最重要的是,学校里有电脑。
第一次接触网络的时候,李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
原来世界可以这么大,原来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外面的一切。
他开始偷偷地在网上搜索着各种寻人信息,希望能找到关于自己的消息。
但是网络上关于寻找孩子的信息太多了,成千上万的失踪儿童信息让他眼花缭乱。
而且最关键的是,他不记得自己原来的名字了。
"我原来叫什么呢?"李明经常这样问自己。
王大山威胁了他这么多年,加上当时年纪太小,他的记忆已经变得模糊不清。
他只记得自己原来不叫王小明,但是具体叫什么,已经想不起来了。
高中三年,李明一直在偷偷地寻找线索。他会在网吧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,仔细浏览每一条寻人信息。
有时候看到年龄相符的失踪儿童照片,他会仔细对比,看看是不是自己。
但是失踪时的照片都是5岁左右的小孩,而现在的他已经是十七八岁的青年了,根本对比不出来。
"也许他们已经不找我了。"有时候李明会这样想,"也许他们以为我已经死了。"
这种想法让他非常沮丧,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。
高三的时候,李明面临着人生的重大选择。
他的成绩非常好,完全有希望考上一流大学。但是王大山却坚决反对他继续上学。
"高中毕业就行了,赶紧回家干活!"王大山命令道。
"我要考大学!"李明第一次这么坚决地反抗。
"考大学?你以为你是谁?就凭你也想考大学?"王大山冷笑道。
"我的成绩在年级里排前三,老师说我一定能考上好大学!"李明据理力争。
"我不管你什么成绩,我没钱供你读大学!"王大山断然拒绝。
"我可以申请助学贷款,可以勤工俭学,不要你的钱!"李明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。
王大山被激怒了,抡起拳头就要打李明。但是这一次,李明没有像以前一样任由他打骂。
十几年的农活让李明的身体变得强壮,而长期的压抑也让他的内心充满了力量。
他一把抓住王大山的手腕,用力一推,把他推倒在地。
"我不是你儿子!我永远都不会是!"李明红着眼睛吼道,"总有一天,我要离开这里!我要找到我真正的父母!"
"你敢!你要是敢走,我就报警说你忘恩负义!"王大山威胁道。
"随便你!"李明头也不回地走了。
从那以后,李明和王大山的关系彻底破裂。他搬到了学校宿舍,只在农忙的时候才回家帮忙。
高考结束后,李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,专业是计算机科学。
"我要去读书。"李明对王大山说道。
"我说了,我没钱!"王大山冷冷地回答。
"我不要你的钱。"李明平静地说道,"我已经申请了助学贷款,还找到了勤工俭学的机会。"
就这样,李明靠着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,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。
大学四年,李明过得很充实。
他的专业成绩优秀,还担任了学生会的干部,经常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。在所有人看来,他是一个开朗阳光的青年。
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,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解不开的结。
"我到底是谁?我的亲生父母在哪里?"
这个问题困扰了他整整15年。
大二的时候,李明开始系统地寻找自己的身世。
他首先去了当地的派出所,希望能查到关于自己的报案记录。
"警察叔叔,我想查一下关于我的信息。"李明拿着身份证说道。
"你查自己的信息干什么?"警察疑惑地问道。
"我...我可能不是现在这个家庭的孩子。"李明犹豫着说道。
警察看了看他的身份证,又看了看他本人:"你是说你被拐卖的?"
"我觉得是的。"李明点点头。
"你有什么证据吗?"
"我...我记得一些片段,但是不太清楚。"李明说道。
"小伙子,这种事情需要确凿的证据。你现在的身份证、户口本都是合法的,我们不能随便调查。"警察摇摇头。
李明失望地离开了派出所。
接下来,他开始在网上注册各种寻亲网站,发布自己的信息。
"姓名:不详。被拐时间:约2008年。被拐地点:不详。年龄:约5岁。特征:右眼角有小痣。现居住地:某某村。联系方式:..."
但是回复的人很少,而且大部分都不靠谱。
有时候会有一些好心人联系他,说在某个地方见过类似的寻人启事。李明就会立刻赶去,但每一次都是白跑一趟。
"对不起,认错人了。"
这句话,李明听了不知道多少遍。
每一次的失望,都让他的心情跌入谷底。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。
"总有一天,我会找到你们的。"李明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道。
大三的时候,李明学会了一些网络技术。他开始尝试通过技术手段来寻找线索。
虽然这样做可能触犯法律,但是他顾不了那么多了。他需要找到自己的身世,这已经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动力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终于在一个省级公安系统的数据库里找到了一条有用的线索。
一个名叫李明的男孩,2008年6月15日在某市某小区失踪。年龄5岁,右眼角有小痣。报案人:李建国、张丽华。
"李明...李建国...张丽华..."
看到这些名字的时候,李明的眼泪刷地就流了下来。虽然这些名字对他来说很陌生,但是却让他感到莫名的亲切。
特别是李建国这个名字,让他的心跳得很快。
"这就是我爸爸的名字吗?"李明颤抖着自言自语。
他立刻查找了李建国的相关信息,发现这个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,一直在全国各地发布寻人启事,寻找自己的儿子。
"我的天...他真的一直在找我..."李明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寻人信息,心如刀绞。
每一条寻人启事都是一样的内容,每一张照片都是同一个5岁的小男孩。那个小男孩的眼神清澈纯真,右眼角有一颗明显的小痣。
李明拿起镜子看了看自己的脸,右眼角的小痣还在那里,只是比小时候更明显了。
"就是我...真的是我..."李明确信无疑。
最新的一条信息显示,李建国现在就在这座城市。
"他...他就在这里?"李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
他立刻收拾行李,请了假,连夜买票赶到了这座城市。
但是到了这里之后,李明发现寻找一个人比他想象的要困难得多。
李建国已经不在网上显示的地址居住了,电话也换了号码。李明只能根据寻人启事上的信息,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找。
他去了所有贴着寻人启事的地方,问了无数的人,但是都没有李建国的确切消息。
"这个人我见过,但是好久没看到了。"
"他之前经常在这里发传单,最近没来。"
"可能他已经不在这个城市了吧。"
各种各样的回答让李明既希望又失望。
他在这座城市里住了下来,边打工边寻找。白天在一家网络公司做程序员,晚上就到各个公园、广场去转转,希望能有什么发现。
有时候看到背影相似的中年男人,他就会跟上去看看。但每一次都是失望。
"先生,您是李建国吗?"
"不是,你认错人了。"
这样的对话,李明经历了无数次。
就这样找了大半年,李明几乎要放弃了。也许李建国真的已经离开了这座城市,也许他们永远都不会相遇。
但是命运总是在最绝望的时候给人希望。
今天早上,李明像往常一样去上班。路过这个公园的时候,他突然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...
李明深吸一口气,颤抖着向歌声传来的方向走去。
脚步越来越近,歌声越来越清晰。那是一个中年男人,正坐在公园的石凳上,低着头轻声哼唱着《父亲》。
"时光时光慢些吧,不要再让你变老了..."
就是这个声音!就是这个他找了15年的声音!
李明的脚步越来越慢,心跳却越来越快。十米、五米、三米...
当那个中年男人感觉到有人靠近,缓缓抬起头的瞬间,李明整个人都僵住了。
这张脸,沧桑而疲惫,布满了岁月的痕迹,但轮廓分明,眉眼之间竟然和他有几分相似!
"你...你是不是..."李明张了张嘴,声音颤抖得几乎说不出话来。
中年男人也愣住了,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李明,仿佛看到了这世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。
他的身体开始剧烈颤抖,手中的保温杯"啪"地掉在地上,滚烫的茶水洒了一地。
李明的双腿开始发软,整个人摇摇欲坠,眼前的景象让他不敢置信。
路过的行人纷纷停下脚步,好奇地看着这诡异的一幕,窃窃私语声在四周响起。
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完全静止了,父子俩就这样对视着,谁都说不出话来。
04
"明明...是你吗?真的是你吗?"
中年男人颤抖着站起身来,声音哽咽得几乎说不出话。他就是李建国,李明找了15年的父亲。
此时的李建国已经完全不是15年前的模样。
原本浓密的黑发早已花白,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,眼神中透着深深的疲惫和沧桑。
长期的奔波和寻找,让这个原本壮实的男人变得消瘦憔悴。
"我...我叫李明,我在找我的父亲..."李明声音颤抖着说道。
听到"李明"这个名字,李建国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:"你...你右眼角是不是有颗小痣?"
李明点点头,眼泪也开始涌出。
"我的儿子!我的明明!"李建国再也控制不住,一把将李明紧紧抱在怀里,"我找了你十五年!整整十五年啊!"
父子俩抱头痛哭,15年的思念和痛苦在这一刻全部爆发出来。
周围围观的人也都红了眼眶,被这感人的一幕深深感动。
"爸爸,我一直在找您...我记得您的声音,记得您给我唱的歌..."李明在父亲的怀里泣不成声。
"对不起,对不起,是爸爸没有保护好你..."李建国一遍遍地重复着,声音哽咽,"爸爸该死,爸爸没用..."
两人哭了很久,直到有好心人提醒:"要不你们先去医院做个DNA鉴定吧,确认一下身份。"
虽然父子俩都已经确信对方就是自己要找的人,但为了彻底确认,他们还是去了医院。
在等待鉴定结果的三天里,李建国和李明住在同一个宾馆里,彻夜长谈。
"这些年您是怎么过来的?"李明问道。
李建国长长地叹了一口气,开始讲述这15年的寻子历程:
"明明被拐走的第二天,我就辞掉了工作。我想,如果我继续上班,怎么能全心全意地找孩子呢?"
"我把家里的房子卖了,车子也卖了,所有的钱都用来印寻人启事,用来到全国各地寻找。"
"我去过西藏,去过新疆,去过海南...只要有人说见过像你这样的孩子,我就会立刻赶过去,不管多远,不管多难。"
李建国的声音很平静,但李明能感受到其中深深的痛苦。
"有一次,有人说在云南的一个山村里见过你。我赶了三天三夜的车,翻山越岭才到了那个地方,结果发现那个孩子根本就不是你。"
"还有一次,我在火车站遇到了一个人贩子团伙。
我当时就疯了,拿着菜刀去拼命,想要逼他们说出你的下落。最后我被抓进去关了半个月,但是一点用都没有。"
"我还去过很多福利院,想着也许你被好心人收养了。但是找遍了所有的福利院,都没有你的消息。"
李建国的每一句话,都像刀子一样刺在李明的心上。
"爸爸,您受苦了..."李明握着父亲的手,感受着上面厚厚的老茧和无数的伤疤。
"不苦,只要能找到你,再苦我也愿意。"李建国摇摇头,
"你知道吗,这十五年来,我每天晚上都会梦到你。梦到你叫我爸爸,梦到你要我给你唱歌,梦到你说爸爸我饿了..."
"我最怕的就是醒来。因为一醒来,就又要面对你不在身边的现实。"
"所以您经常来公园唱歌?"李明问道。
"是的。"李建国点点头,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,
"我想,如果你真的在这个城市,也许有一天你会听到我唱歌,会认出我的声音。这是我最后的希望了。"
"没想到,这个想法竟然真的实现了。"
三天后,DNA鉴定结果出来了。
"确认亲子关系,准确率99.99%。"
看到这个结果,李建国的眼泪又流了下来:"明明,你真的回来了...你真的回来了...老天爷终于开眼了..."
李明拿着鉴定书,想起了这15年来的种种经历,心情五味杂陈。
他想起了王大山的拳脚,想起了刘小花的叹息,想起了无数个思念父母的夜晚,想起了在网吧里搜寻的那些日日夜夜...
"爸爸,我妈妈呢?她还好吗?"李明问起了最关心的问题。
李建国的表情瞬间变得复杂起来,眼中闪过一丝痛苦:"明明,你妈妈她...她在三年前就去世了。"
"什么?"李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声音颤抖着问道,"怎么会...怎么会这样?"
"她患了严重的抑郁症,这些年一直在治疗。"
李建国的声音颤抖着,"你被拐走后,她就精神崩溃了。天天坐在你的房间里哭,抱着你的小衣服不肯放手。"
"医生说她的病很严重,需要长期治疗。我一边找你,一边照顾她,真的很累很累..."
"三年前,她的病情突然恶化,医生说她不想活了,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。"
"她临终前还在念叨着你的名字,说等你回来了,一定要告诉你,妈妈对不起你,是妈妈没有保护好你..."
李明瘫坐在椅子上,眼泪如泉涌。
他想象过无数次和母亲重逢的场面,想象过一家三口重新团聚的温暖,但从来没有想过,当他终于回家的时候,母亲却已经不在了。
"都是我的错...如果我早点找到您们,如果我早点回来..."李明痛苦地说道。
"不,这不是你的错。"李建国紧紧抱着儿子,
"这是那些人贩子的错,是这个社会的错,但绝不是你的错。你还是个孩子,你能活着回来就已经是最大的奇迹了。"
05
在李明和父亲相认的同时,一个更大的真相也慢慢浮出水面。
李建国这些年不仅在寻找自己的儿子,还协助警方破获了多起拐卖儿童案件。他收集了大量的人贩子信息,成了警方的重要线人。
"那些人贩子,我一个都不会放过。"李建国咬牙切齿地说道,"他们毁了多少个家庭,毁了多少个孩子的人生!"
通过李明提供的线索,警方很快锁定了当年拐卖他的犯罪团伙。
那个在小区门口诱拐他的女人叫王秀芳,是这个团伙的主要成员。
而那个用毛巾捂住他的男人,就是团伙的头目张大力。
这个团伙组织严密,分工明确。有人负责踩点,有人负责诱拐,有人负责运输,有人负责销售。
他们的作案手法越来越娴熟,足迹遍及全国各地。
在十几年间,这个团伙总共拐卖了上百名儿童,涉案金额达数千万元。
"我们一直在追查这个案子。"办案警察对李明说道,"你的出现,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。"
很快,这个团伙的所有成员都被抓获归案。
在审讯过程中,王秀芳供认了当年拐卖李明的全部经过。
"我们在那个小区踩点了好几天,发现那个孩子经常一个人在门口玩,家长看管不严。"
王秀芳交代道,"当时觉得他长得好看,应该能卖个好价钱。
"你们把他卖给了谁?"警察追问。
"卖给了一个山村里的农民,叫王大山。"王秀芳继续交代,"他们家一直生不出孩子,所以花了五万块钱买了这个孩子。
"五万块钱..."听到这个数字,李明的拳头握得紧紧的。
原来,自己15年的痛苦,在那些人眼里,只不过是五万块钱的买卖。
"这些人贩子,真是丧尽天良!"李建国愤怒地拍桌子。
王大山和刘小花也被抓获归案。虽然他们声称自己不知道李明是被拐来的,但法律容不得任何借口。
"我们也很爱这个孩子的,真的没有虐待他。"刘小花在法庭上哭着说道。
"爱?你们那叫爱吗?"李明愤怒地站了起来,"
你们知道我这15年是怎么过来的吗?每天干不完的农活,动不动就是拳脚相加,连上学都要偷偷摸摸的!"
"你们知道我的父母承受了多少痛苦吗?我妈妈因为找不到我,抑郁而死!你们的良心被狗吃了吗?"
法庭上的人都被李明的话震惊了。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年轻人,心中竟然承受着如此巨大的痛苦。
最终,法院对这个拐卖团伙进行了严厉的判决。
张大力被判处死刑,立即执行。王秀芳被判处无期徒刑。王大山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,刘小花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。
"这样的判决,对那些受害的孩子和家庭来说,还远远不够。"李建国看着判决书,心情复杂。
"但至少,正义得到了伸张。"李明说道。
案件结束后,李明和父亲开始了真正的重聚生活。
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。
15年的分离,让父子俩在生活习惯、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分歧。
李明习惯了独立的生活,凡事都会自己做决定。而李建国则想要弥补失去的15年,对儿子格外关爱,甚至有些过度保护。
"明明,你要去哪里?我陪你去。"
"明明,这个工作太累了,要不你辞职吧,爸爸养你。"
"明明,你一个人住不安全,搬回来和爸爸住吧。"
李建国的关爱让李明感动,但也让他感到压抑。
"爸爸,我已经是成年人了,我需要自己的空间。"李明尝试着和父亲沟通。
"可是我已经失去了你15年,我不想再失去你哪怕一分钟。"李建国的眼中满含泪水,"我怕一转眼,你又不见了。"
这种矛盾一度让父子俩的关系变得紧张。
李明开始怀疑,是不是自己不应该回来?是不是继续做王小明会更好?
就在这个时候,一位心理医生的话点醒了他们:
"你们需要时间来适应彼此。15年的分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弥补的,但是只要你们彼此理解,彼此包容,一定能够建立起新的亲情。
从那以后,李明和父亲开始学着互相理解。
李建国学会了给儿子空间,而李明也学会了理解父亲的担心和爱。
他们开始一起吃饭,一起散步,一起回忆过去,一起规划未来。
现在的李明,已经重新更改了身份证上的姓名,从王小明变回了李明。
他在这座城市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,每个周末都会回去陪父亲。
他们还经常去那个公园里坐坐,就是他们重逢的地方。
"爸爸,如果当时您没有在公园唱歌,我们是不是就永远都见不到了?"李明有时候会这样问。
"不会的。"李建国坚定地摇头,"就算不是在公园,也会是在其他地方。因为我相信,血浓于水的亲情,总有一天会让我们重聚的。"
虽然他们失去了15年,虽然母亲已经不在了,虽然这个家庭已经不完整了,但是他们终于团聚了。
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,李明都会想起那个改变他命运的下午。
如果他没有路过那个公园,如果他没有听到那首歌,如果他没有勇气走向那个中年男人...
也许他们永远都不会相遇。
但是现在,这一切都不重要了。
重要的是,那句话永远不会改变:
"这是我爸的声音。"
这句话,让他找到了回家的路。
这句话,让一个破碎的家庭重新团聚。
这句话,让15年的寻找有了最完美的答案。
万宝配资-股票金融配资-投资股票配资-配资行业四大巨头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